2024年1月25日 来源:动脉网https://www.vbdata.cn/1518948844
近年来,随着全球科研团队和生物医药企业的持续探索,小核酸药物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理想的药物类型,能够为临床上许多棘手的疾病提供解决方案。
一方面,小核酸药物的成药性较高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,小核酸药物可以沉默肝脏内任何基因。理论上来说,当更多的递送技术被开发出来时,小核酸药物可以靶向全基因组里的每个基因,而传统的小分子药和抗体药,则只有4%左右的基因产物有上市药物可以靶向。另一方面,小核酸药物半衰期比较长,从而给药周期也更长。此外,相比基因治疗,小核酸药物只涉及mRNA,而不影响基因组,意味着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。
上述优势让整个小核酸领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研发和产业化热潮。就在2023年,仅获批上市的小核酸产品,就有四款,分别是渤健/Ionis合作开发的ASO药物Tofersen、诺和诺德针对PH1的RNAi疗法Nedosiran、安斯泰来的核酸适配体药物Izervay,以及阿斯利康与Ionis合作开发的ASO疗法eplontersen。
不难看出,相较于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的CGT领域,小核酸因为其海量的候选靶点与较长的半衰周期,已成为药企们争相布局的新蓝海,广东麦进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麦进嘉”)便是布局该领域的一员。
麦进嘉成立于2019年8月,是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、中国和丹麦合资的ASO药物创新科技企业,曾获得广州市黄埔区政府产业基金的投资。
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翟嘉洁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药理学专业,先后到澳大利亚、英国、德国等地访问学习,回国后在广州从事生物医药领域和医疗器械方面创业,曾主导了一个I类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以及一个III类长期植入医疗器械的研发、临床前试验、临床试验、注册申报。
麦进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翟嘉洁博士,图源麦进嘉
2016年,翟博士牵头成立广东佳悦美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致力于实现人工角膜的国产化替代。经过数年努力,材料、厚度、内应力等难题相继被攻克。2021年,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终于研制成功。几年来,佳悦美视的产品已进入20多家医院,帮助近百位患者重见光明。翟博士回忆,“最初只是想赶上美国波士顿Ⅰ型人工角膜,让患者用得上、用得起中国人自己的人工角膜。没想到翻过一座座技术大山后,多项技术指标实现了反超。”
带着这份坚持钻研的创业者毅力,翟博士在2019年与丹麦科学家团队合作,创办了麦进嘉。
谈及为何与丹麦的生物医药团队合作创业,翟博士表示,“丹麦是一个人口只有550万的国家,但是却诞生过14位诺奖得主。诺和诺德、灵北 、LEO Pharma 和 ALK 等大型国际制药公司的总部都在丹麦。这样一片擅长创新的土壤自然很适合做‘0’到‘1’的原始创新工作,而中国特别适合做‘1’-‘100’的工作,就是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快速扩产,麦进嘉把丹麦和中国的优势结合起来,整合成‘0’-‘100’全覆盖的新药研发公司。”
而丹麦团队选择将总部设立在中国,并将全球专利所有权都转入麦进嘉,也有其独特的思考。近年来,由于国际上欧美药企受制于其高昂的研发成本、制造成本、环境成本,越来越多的医药产业逐渐向具有上述优势的、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转移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的人口基数让其在人才数量和患者数量上也具备一定优势。
另有丹麦外交部官员曾与翟博士交流,“大部分北欧人可能较为严谨、保守,他们愿意如此深入地信任麦进嘉团队,实属罕见。”翟博士告诉动脉网,在与丹麦团队洽谈创办麦进嘉时,专利发明者Hans Thorleif Møller博士流露出足够的信心,他相信在兼容并蓄的中国医药沃土中,Blockmir技术能够很快开花结果。
在两国团队的“强强”配合与努力下,麦进嘉拥有了中国首个核酸类技术平台Blockmir。
目前,该平台相关技术共28个专利的全球所有权均已从丹麦转入麦进嘉,且专利的所有发明人Hans Thorleif Møller博士以及Christina Møller Udersen博士都在麦进嘉全职工作,做到专利与know-how同时引进,真正实现原研创新。这也让麦进嘉与大多数小核酸企业不同,其研发的Blockmir核酸药物研发技术和Dosevo核酸药物筛选技术,公司拥有所有相关专利的全球所有权,而非一段时间或某个地域的使用权。
据介绍,Blockmir药物可与mRNA中的microRNA结合位点结合,并阻止microRNA与同一位点结合。由于microRNA不能再与mRNA结合,它不能将RISC复合物带到mRNA上,因此蛋白质表达上调。
目前市场上在研的核酸类药物大部分是通过下调mRNA的功能起作用,仅能覆盖50%的疾病。而另外50%的人类基因受 microRNA的负性调控,包括几乎所有的疾病,如肿瘤、免疫系统疾病、代谢性疾病等都因之而生,上调可以使人体被负性调控而缺失的蛋白恢复表达,因此以上大类疾病从原理上讲都能成为Blockmir技术的治疗对象,有巨大的临床需求。
翟博士强调,“利用Blockmir这一作用机制上调蛋白表达时,我们完全清楚设计出的Blockmir先导化合物在mRNA上的结合的具体位点,这是先导化合物理性设计及优化的基础,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风险。”
除了上调蛋白质水平这个优势之外,Blockmir技术平台还具有其他三个明确的优势:
其一,Blockmir作为ASO,不依赖于递送系统,局部注射(中枢神经系统递送)即可产生足够药效;Blockmir药物系统给药时自动靶向肝肾,因此,对于肝肾相关适应症,Blockmir药物不需依赖递送系统。
其二,Blockmir部分解决了脱靶问题。Blockmir是空间阻滞剂,仅干扰miRNA对mRNA的调控作用,但不影响miRNA的水平,也不会介导靶mRNA或非靶RNA的降解。
其三,Blockmir避免了免疫原性问题。其为15nt左右的单链寡核苷酸,小于免疫激活所需要的21nt长度,可以降低其临床上引起的免疫反应。
目前,麦进嘉关于Blockmir的核心专利已在欧洲、北美、中国、日本和德国等已经构成了严密的保护墙。专利保护了三百多个miRNA的靶点序列,涵盖了目前发现的几乎所有可以上调的蛋白靶点。
基于核心技术平台,麦进嘉目前布局了中枢神经系统、眼科、肝脏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肾病这五大领域。其重点推进的两条核心管线,适应症分别为葡萄糖转运体1受体缺陷综合征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。预计这两条管线将于2025 完成IND-Enabling,并于2026前提交IND申请。
优秀的团队和技术自然会迎来产业内伙伴的青睐。
2024年1月12日,天津医药集团(以下简称“津药集团”)与麦进嘉在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。双方将通过此次战略合作,实现更紧密的优势互补,资源整合,模式创新,共同推进新药研发,促进新药临床应用,共同推进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。同时,双方还将在新药研发合作上打开思路,尝试构建多维度的商业合作模式,成为合作紧密、共创共赢的同盟,共同致力于中国创新药研发。
此前,麦进嘉还与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达成了一项预付款近200万欧元+3500万欧元合作,施维雅的反馈是专利技术初步可以成药。目前已通过施维雅的go/no go agreement中期验收。会议纪要表明,施维雅认可麦进嘉专利技术,并表示要继续持续地投入研发。施维雅目前向麦进嘉丹麦实验室提供了自己的机器作为实验器材,派驻技术人员现场协助,以加快研发速度。
除此之外,麦进嘉目前还收到了多家医药巨头投出的合作橄榄枝,这些巨头表示,希望麦进嘉在取得进一步成果后,能够尽快联系并开展合作,“对于管线后期的研发和商业化,麦进嘉也的确倾向于用BD的方式来推进。通过技术和资源的优势整合,我们希望尽快推出产品惠及临床患者。”
期待麦进嘉早日将产品推向临床,成长为全球核酸药物的领军企业,以及跨国大药企的最佳合作伙伴。